纪录片《安重根一九零九》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Y2NzI0NDg0.html650224045
安重根一九零九(脚本提纲)
——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一百一十五周年
要求
1、片长:不超过60分钟;
2、画面:实拍、影像资料、图像资料;
3、无成本或低成本制作。
要点
1、历史背景;
2、安重根——历史起因——历史评价——现实意义。
特点
1、围绕事发地进行阐述;
2、映衬哈尔滨历史变迁;
3、采访哈尔滨有关人士。
画面要求
1、由于影像和图像资料所限,画面缺乏一定的直观性,适当采用替代方式和隐喻手法;
2、注意色彩画面和黑白画面的运用。
脚本提纲
1、画面 安重根遗像 《安应七历史》
字幕 安重根,字应七
2、画面 哈尔滨火车站(现在时,全景,主体) 第一站台(现在时,俯拍,推) 过往旅客(现在时,中景,脚下两块镶嵌特别图案的彩色地砖时隐时现)
字幕 中国·哈尔滨·火车站
3、画面 清静的站台(现在时,中景,慢推至两块镶嵌特别图案的彩色地砖) 两块镶嵌特别图案的彩色地砖(现在时,俯拍,特写,从三角形图案慢摇至四方形图案)
字幕 一九〇九年十月二十六日上午九点三十分
4、画面 黑屏
画外音 三声清脆的枪响
5、画面 伊藤博文的画像(头像或半身像)
字幕 日本重臣、政界元老、时任日本枢密院院长伊藤博文中枪……死亡
提示 以上五组画面是本片的序曲。
6、画面 黑屏
字幕 安重根的一九〇九——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一百一十五周年
提示 同时播出相关背景音乐等。
7、画面 考布切夫拍摄的纪录片片段
解说 俄国随军记者、摄影师考布切夫拍摄的刺杀现场实录,是目前仅存的一段纪录影像。安重根没有自杀,没有拒捕,被俄国士兵带离现场。
8、画面 安重根展示国旗 安重根高呼口号(NHK纪录片、影视资料、文献资料的图像和影像)
解说 安重根被捕后说道:“我的目的是争取韩国的独立和东洋的和平。杀死伊藤不是出于私人恩怨,而是为了东洋和平,目的尚未达到,所以即使杀死伊藤,我也不会有自杀之类的念头。”
9、画面 黑屏 逐渐呈现两块镶嵌特别图案的彩色地砖(现在时,中景) 三角形图案(现在时,特写) 四方形图案(现在时,特写)
解说 这是安重根开枪射击时的位置。这是伊藤博文遇刺时的位置。但时间和历史并没有从此定格在这里。
10、画面 黑屏
画外音 俄语:高丽亚乌拉!
字幕 高丽亚乌拉!——俄文
高丽亚乌拉!——韩文
高丽亚乌拉!——中文
11、画面 老红军街(车站街)(过去时,远景,街尽头是哈尔滨火车站) 老哈尔滨火车站主体建筑(过去时) 灰屏渐暗
背景声 (回声效果,连续重复)高丽亚乌拉!……
解说 安重根走进火车站,走过候车大厅,走上站台,从容不迫。
12、画面 红军大街(现在时,远景,街尽头是哈尔滨火车站) 哈尔滨火车站(现在时,全景) 站前停车场(现在时,全景) 站前广场(现在时,全景) 若干进入候车大厅的门(现在时,中景,摇拍) 跟随旅客进入第一站台(现在时,跟拍) 镶嵌特别图案的彩色地砖(现在时,落幅)
背景声 (回声效果,连续重复)高丽亚乌拉!……(渐弱渐远至消失)
解说 时间可以改变一座城市,却改变不了历史事实。枪声远去,“高丽亚乌拉”也已远去,但曾经的历史在提醒人们,不能忘记过去,不能忘记安重根。
13、画面 安重根遗像 安重根左手断指手印 安重根血书的大韩独立 有代表性的安重根手迹
解说 和所有值得人们纪念缅怀的英雄一样,安重根将一次又一次地走进人们的记忆。
14、画面 安重根遗像 安重根全家福 其他有关安重根的图像
解说 1879年9月2日,安重根生于朝鲜海州顺兴安氏的两班贵族家庭,字应七,为家中长子。1894年,安重根成婚,后育有两儿一女。同年,十五岁的安重根跟随父亲参加镇压东学党武装暴乱。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安重根流亡至中国上海,不久回国办学。1907年,安重根流亡至俄罗斯远东地区,并投身韩国义兵运动,被任命为参谋中将。次年,安重根率百余人回国对日作战,失败后再次流亡至俄罗斯远东地区。1909年,安重根在中国哈尔滨成功刺杀伊藤博文,被俄罗斯驻军逮捕,后移交日军。1910年3月26日,安重根在中国旅顺被日军处以绞刑。
15、画面 历史回顾(NHK纪录片、影视资料、文献资料的图像和影像,无须准确具体,营造历史氛围) 三次日韩条约图像资料(准确具体)
解说 1894年,日本借口东学党武装暴乱出兵韩国。1896年,在日本干预下,朝鲜李氏王朝更改国号为大韩帝国。1904年8月《日韩新协约》签订,韩国财政、外交大权旁落日本。1905年11月《乙巳条约》签订,韩国沦为日本的保护国。并设立统监府,由伊藤博文出任韩国第一任统监。1907年7月,韩国皇帝高宗在日本强迫下退位,由太子继位。同年7月《丁未七款协约》签订,韩国内政完全被日本接管操控。同年8月,韩国军队被强行解散。这时的伊藤博文,一人独揽韩国的财政军大权,地位相当于西方列强设在殖民地的总督,成为大韩帝国的“太上皇”。
16、画面 历史回顾(NHK纪录片、影视资料、文献资料中的图像和影像,无须准确具体,营造历史氛围) 甲午战争条款(满清政府承认日本对朝鲜统治的具体文字内容)
解说 伊藤博文一手导演了中日韩三国关系的颠覆和逆转。无论历史的昨天,还是历史的今天,所谓对日本做出杰出贡献的伊藤博文,我们都无法给予完全正面的评价,历史的罪责他无可逃避。安重根生活在国家沉沦、民族危亡的时刻,反抗或忍受都有其生存的合理性,但安重根选择了抗争。
17、画面 安重根遗像 安重根全家福 其他有关安重根的图像
解说 安重根人生短暂,经历曲折而艰辛,他最终成为一名义士,究竟是哪几种力量在他的生命旅途中产生了作用。
18、画面 空镜——朝鲜半岛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江山社稷、传统文化等
解说 安重根出身韩国两班贵族世家顺兴安氏,系文成公安裕第二十六代孙。韩国两班相当于中国的士大夫阶层,属于精英社会群体,恪守一定的生活信条,墨守一定的生活方式。在中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被多数士大夫视为家族使命,韩国两班亦然如是。东西方贵族的共同之处:注重文化教养,崇尚思想,崇尚精神,崇尚自由。安氏家族儒生雅士辈出,安重根自幼学习中文汉字,后来他在狱中撰写的《安应七历史》、《东洋和平论》都用得是中文汉字。优良的家世传承,使安重根能够有意识地去关注民族盛衰和国家兴亡。
19、画面 历史回顾(NHK纪录片、影视资料、文献资料中的图像和影像,营造历史氛围)
解说 作为两班世家,即使不能为国家效力,为民族解难,也当如安重根父亲安泰勋所说:“国事每况日下,我看不可贪图富贵功名,不如及早回归山村,隐姓埋名,以自然为友,度过终生。”(【日】中野泰雄:《安重根为何刺杀伊藤博文》)
20、画面 东学党武装暴乱文献图像资料 有关安重根的图像
解说 十五岁那年,安重根跟随父亲参加镇压东学党武装暴乱,这是他人生取向的第一次实践与兑现,身体力行社会担当和国家责任。出征之前,安重根刚刚完婚,已经算是成年男子。在今人眼里,十五岁的年纪还是一个孩子,少年时代尚未结束,也许那时的安重根比一支长枪高不了多少。然而据史料记载,安重根那时就已经亲身参加过战斗,并且表现英勇。
21、画面 黑屏
字幕 节选临刑前安重根写给母亲的信,希望长子长大成为一名神父;节选临刑前安重根写给神父的信。
解说 出生于一个传承东方文化的世家,是什么原因,使安重根在17岁那年皈依天主教,成为一名虔诚的天主教徒。东学党武装暴乱平定后,安重根的父亲被奸党陷害,多亏得到天主教堂的庇护才得以幸免于难,故全家皈依天主教,安重根也正式接受洗礼取教名托马斯(Thomas)。安重根无疑是一个国家主义者和民族主义者,但是宗教信仰的无国界和没有种族歧视,为安重根开启并树立了和平信念和仁爱情怀。
22、画面 (NHK纪录片)韩国外国语大学申云龙先生:“之前,安重根一直过着田园生活,十七岁那年皈依天主教是一次重大改变,使他能够超越以朝鲜为中心的狭小世界观。” 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和战争的画面
解说 基督教的理性之光照亮了西方文明,同样也照亮了安重根的眼睛。他看到了西方文明、天下大势、世界格局,或许他更看到了人类的未来……对日本侵略朝鲜的野心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耐人寻味地是,为基督教理性之光所照耀的西方文明,开创了资本主义时代,创造了超越此前人类文明总和的财富,也掀起了帝国主义争霸世界的战争风云。从此世界不得安宁,隐患无穷,直至今天。先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盛行于世、大行其道,继而法西斯主义者更是竭尽宣传蛊惑之能事,将弱肉强食的生存竞争视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从本质上混淆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区别。人难道就是高级一点的禽兽吗?恐怕安重根心中所持奉的虔诚而单纯的宗教信仰,永远也无法理解并认同这些。
23、画面 历史回顾(NHK纪录片、影视资料、文献资料的图像和影像,营造历史氛围)
解说 开明办学,教育救国,曾是很多仁人志士的努力与尝试。1904年,安重根流亡上海归国后,开始在家乡创办学校。然而国家迅速衰落,日本野心急速膨胀,期待启蒙和觉醒,显然已经无济于事。
24、画面 三次日韩条约的相关图像资料
解说 短短四年间,连续三个丧权辱国的条约将韩国推上了亡国之路,将安重根逼上了舍生取义之路,也把伊藤博文送上了不归之路。
25、画面 安重根左手断指手印 安重根血书大韩独立 其他有关图像资料(NHK纪录片、影视资料、文献资料的图像和影像)
解说 断指,历来是韩国仁人志士明志的方式。1909年1月,安重根与十一位义军战友结下断指同盟。安重根蘸着断指的鲜血在一面韩国国旗上写下“大韩独立”四个汉字,并斩钉截铁发誓道:“三年之内,我定叫伊藤博文死在我的枪口之下。”安重根不是正义冲动论者,言出必行,等待的只是时机。
26、画面 蒸汽机车(过去时,迎面而来) 哈尔滨火车站(过去时) 伊藤博文在月台上的照片 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的场景绘画
解说 刺杀伊藤博文的机会终于来了,安重根开始了远赴千里之外的跨国行动。
27、画面 森林街(现在时,过去时)
解说 1909年10月22日晚九时,安重根一行三人到达哈尔滨,落脚在道里区列斯那亚街28号(今道里区森林街)韩国民会会长金成白的家里。
28、画面 松花江(现在时,过去时)
解说 列斯那亚街靠近松花江畔,或许安重根曾来到江边,与那千年万古的波涛有过对视和交流。
29、画面 哈尔滨早期的天主教堂(或欧洲早期有代表性的天主教堂) 天主教圣经绘画
解说 也许安重根曾经去到天主堂做过弥散,祈求万能的主给他以信心和力量。
30、画面 黑屏
字幕 丈夫处世兮 其志大矣
时造英雄兮 英雄造时
雄视天下兮 何日成业
东风渐寒兮 壮士义热
念慨一去兮 必成目的
鼠窃伊藤兮 岂肯比命
岂度至此兮 事势固然
同胞同胞兮 速成大业
万岁万岁兮 大韩独立
万岁万岁兮 大韩同胞
解说 安重根在哈尔滨总计十一天,在赴义举之前,他曾赋诗一首。
31、画面 安重根遗像 哈尔滨夜景(现在时) (两组画面相互叠化三次)
解说 安重根第一次来到哈尔滨,也是最后一次,却留下了一段永久光辉的历史。
32、画面 老哈尔滨火车站外景(过去时) 伊藤博文在月台上的照片 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的场景绘画
解说 伊藤博文也是第一次来到哈尔滨,并且也是最后一次。在来哈尔滨之前,他也曾赋诗一首:“秋晚辞家上远程,车窗谈尽听虫声。明朝渤海波千尺,欲悼忠魂是此行。”一语成谶,果然做了他乡之鬼。
33、画面 历史回顾(NHK纪录片、影视资料、文献资料的图像和影像,营造历史氛围)
解说 在某种意义上,安重根和伊藤博文代表了一段历史的正反两面。伊藤博文扮演了历史悲剧中的反面角色。尽管他具有洞察当时世界趋势的一流国际眼光,却深陷弱肉强食争霸世界的谬误中不可自拔。站在日本立场之外,安重根用慷慨赴义之举彻底否定了伊藤博文,同时也戳穿了那些曾一度被美化了的并不光彩的历史罪行。一百年前,安重根对伊藤博文的否定,正是一百年后,我们对安重根给予肯定的充分理由。
34、画面 安重根遗像 安重根生前的图像资料
解说 在历史的枪声响起之前,年轻的安重根,在韩国独立运动中几乎默默无名。他满腔爱国热忱,不断尝试各种救国途径,缺屡屡遭到失败。正是这枪声,让世界认识了安重根;也正是这枪声,使人们不断得到警醒。
35、画面 1909年10月28日上海《申报》 1909年10月27日上海《民吁日报》 1909年10月28日上海《神洲日报》 1909年10月29日上海《新闻报》 1909年10月28日上海《时报》 1909年10月28日北平《顺天时报》 1909年10月30日北平《正宗爱国报》 1909年10月28日天津《大公报》 1909年11月18日天津《中外实报》 1909年11月3日厦门《厦门日报》 1909年11月29日武汉《汉口中西报》 1909年11月4日太原《晋阳公报》
解说 伊藤博文是推动日本争霸东亚的首要人物,也是吞并朝鲜、侵略中国的主谋。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当年在中国引起的强烈反响,甚至远远超过在韩国。因为韩国已经彻底沦为日本殖民地,受到严密管制。
36、画面 功盖三韩名万国,生无百岁死千秋。
亚洲第一义侠。
黄沙卷地风怒号,黑龙江外雪如刀,流血五步大事毕,狂笑一声山月高。
字幕 孙中山题词
章太炎题词
梁启超《秋风断藤曲》(部分)
解说 十九世纪末,韩国遭到的伤害与不幸,与中国息息相关。朝鲜曾是中国的附属国,日本企图将韩国作为侵略中国的跳板,韩国是日俄争夺在华利益的牺牲品,韩国的今天预示了中国的明天。安重根的义举,是替天行道,也是在为中国行道。
37、画面 哈尔滨(过去时) 道里区(过去时)
解说 当时哈尔滨人口57000人。
38、画面 哈尔滨道里区西八道街(现在时,过去时) 哈尔滨道里区红霞街47号(现在时,过去时)
解说 其中268人是韩国人,大部分居住在高丽街(今道里区西八道街)一带,建有一所教授俄语的东兴学校(今道里区红霞街47号)。安重根曾去那里看望自己的同胞,却未向任何人透露自己的行动计划。即使天大的事情,有时候也只能一个人承担。所以安重根后来说:“这是我一个人的战争。”内心深处,安重根讨厌战争,不希望更多的人生灵涂炭,宁愿燃烧自己来警醒世人。
39、画面 哈尔滨公园(过去时) 兆麟公园(现在时) 黑屏
字幕 安重根最后遗言:我死后把我的遗骨埋在哈尔滨公园旁,等我们恢复国权后返葬到故国。
解说 安重根曾与同行伙伴在这里商讨行动计划。后来这座公园改名为兆麟公园。
40、画面 森林街(现在时,过去时) 尚志大街(现在时,过去时) 兆麟公园(现在时,过去时) 索菲亚教堂(现在时,过去时) 霁虹桥(现在时,过去时) 哈尔滨火车站(现在时,过去时) 两块镶嵌特别图案的彩色地砖(中景,落幅)
解说 因为没有史料记载,人们只能靠猜测去追寻安重根前往哈尔滨火车站所走行的路线。那时的哈尔滨远不如今天人口密集街道繁华,虽然也有市民在生活着,但谁会注意到自己身边走过的一位陌生的年轻人呢?又有谁会关心他此刻要去做什么呢?所以安重根在步入哈尔滨火车站时,他心中做何感想,后人无从妄测。今天,人们只能从各种史料中知道,安重根是一个自由思想坚定的人。自由与民主是一对不可分离的孪生兄弟,他们最大的宿敌就是强权、独裁与专制。安重根以极端行为反抗强权,实属无奈。无论时间过去多久,只要强权、专制和独裁依旧存在,纪念安重根就有着更加特殊的意义。
41、画面 果戈里大街—奋斗路 义州街 花园小学(现在时—过去时) 日本驻哈尔滨总领事馆(原南岗区义州街27号)
解说 安重根绝非凭借一时的爱国激情莽撞地刺杀了伊藤博文。1909年10月30日,在哈尔滨日本总领事馆,对安重根进行第一次审讯时,安重根便条理清晰地列举出伊藤博文的十五条罪状。正如《安重根为何刺杀伊藤博文》一书的作者中野泰雄所言:“安义士摆在日本国民面前的伊藤博文犯下的罪行,正是‘大日本帝国所犯下的罪行’。”
42、画面 1896年金九刺杀日本军官 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 1932年4月29日尹奉吉爆炸案
解说 以国家主义对抗国家主义,以民族主义对抗民族主义,从来就不是合理的解决国家民族问题的方式,反而是造成诸多历史悲剧的原因。但在别无选择的时候,这却是唯一的方式。1909年10月26日中国哈尔滨火车站的三声枪响,既是安重根和伊藤博文个人的悲剧,也是韩国和日本国家民族的悲剧,或许那也是当时整个人类的悲剧。
43、画面 安重根遗像 安重根左手断指手印 安重根纪念馆 安重根纪念碑 安重根塑像
解说 安重根用枪声为自己争得了话语权,那么他要告诉人们什么呢?他的思想是什么?他的信念是什么?他的精神是什么?一百年后的今天,他留给人们的又是什么呢?
44、画面 (NHK纪录片)旅顺监狱,审问安重根何谓东亚之和平?答:所有国家都能独立自主才是和平。 (NHK纪录片)《东洋和平论》:希望亚洲人民和平共处。 (NHK纪录片)安重根孙子:祖父的遗愿是,强者与弱者和平共处。 (NHK纪录片)某日本学者:武力和平——伊藤博文的现实主义信念。
解说 安重根和伊藤博文有着截然不同的和平观。毋庸置疑,即使再过一百年,安重根的和平观仍然更具远见,也更为正确。
45、画面 《安重根为何刺杀伊藤博文》封面 相关内容书页 黑屏
字幕 安义士所说的“东洋的和平”具有深远的意义。“东洋”指的是整个亚洲,“东洋的和平”指的是各国都获得“独立自主”的权利,认为“独立自主”与“和平”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日】中野泰雄《安重根为何刺杀伊藤博文》
46、画面 《安重根为何刺杀伊藤博文》封面 相关内容书页 黑屏
字幕 如今摆在世人面前的课题已不仅是“东洋和平”而是“世界和平”。然而,无疑安义士的《东洋和平论》希望其能成为引导“世界和平”的阶石。仅从这一点,《东洋和平论》未能脱稿是一个无可弥补的损失。——【日】中野泰雄《安重根为何刺杀伊藤博文》
47、画面 安重根遗像 死刑判决书 安重根遗墨
解说 死刑,终止了安重根完成《东洋和平论》。但从现存文字不难看出他的思路:以中日韩三国之合力为中心,各国独立自主,实现亚洲和平。
48、画面 《北方文学》杂志封面 《日落勝閧山》标题和内文 有关《东洋和平论》的图像资料 《东洋和平论》有关内容节选
解说 2000年《北方文学》连载纪实文学《日落勝閧山》,其中写道:“……如果抛开日本绝对狭隘、自私的动机和目的,那么应该承认,其大政治、大经济的区划构想,与当今政治、经济区域化、一体化思路有着形似之处。而在二十世纪初,安重根远见卓识,就已看出日本构想的弊端,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所以韩国学者将《东洋和平论》誉为倡导亚洲团结的先驱,并非言过其实。”
49、画面 历史回顾 日韩合并历史文献(NHK纪录片、影视资料、文献资料的图像和影像,营造历史氛围)
解说 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虽然未能阻止日韩合并,但从全球视角回顾那段历史,安重根采用极端行动提出诉求,体现的却是他从天主教那里获得的救世观。
50、画面 伊藤博文纪念碑 伊藤博文纪念活动图像或影像 安重根遗像 安重根纪念碑 安重根纪念活动图像或影像
解说 对历史人物的认可与铭记,于国家和民族情感之外,重要的是理性和良知。以自己为中心的道理不是真正的道理,国与国之间也是如此。今天来看,伊藤博文所坚持的只是一国之理,而安重根为之付出生命的才是国际间共同的道理。
51、画面 亚洲第二次世界大战 日军大屠杀 日军伤亡 广岛原子弹爆炸 日本投降 黑屏
字幕 安重根在《东洋和平论》中曾经警告日本:谁要是不顾自然的趋势而迫害同种人的邻国,谁就逃脱不了被孤立的厄运。
解说 日本在弱肉强食争霸世界这条路上走得太远了,没有了回头的机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日本军国主义向整个亚洲发动侵略战争,最后以战败告终。这场战争造成的不可估量的损失和破坏一直持续到今天。
52、画面 安重根遗像 安重根左手断指手印 安重根接受审判图像资料(NHK纪录片、影视资料、文献资料的图像和影像) 黑屏
字幕 我并不怕死,所以我不上诉。如果我有罪,那么罪在我是个善良而弱小的韩国的国民!——安重根
解说 尊重弱者,维护弱者的正当权利,才是真正的强者。这才是世界的强大,这才是人类的强大。
53、画面 美国撤军越南 苏联撤军阿富汗 海湾战争 联合国出兵伊拉克 联合国出兵利比亚
解说 如今,独裁、专制和强权已经成为反人类的世界逆流,但在个别国家和地区却依然横行。仅就此一点而言,纪念安重根就有着特殊的意义。纪念安重根,不是为了加深人与人和国与国之间的隔阂、芥蒂和仇恨,而是为了彻底消除它们。民主和自由是和平的根本保障,历史一再证明,人类走向和平的脚步是谁也阻挡不了的。
54、画面 黑屏
字幕 天地四海间生存的人类本是兄弟。维护自由,喜生厌死是人之常情。当今世界是竞相创造文明的时代,然而,却使我长叹不已。自古以来,不论是东西两大洋的贤愚男女老少,都以各自天赋的秉性崇尚道德,互不侵犯,在各自的土地上安居乐业以共享太平,此乃文明社会。但是,今天的时代却不然。所谓的社会上层人物谈论的“竞争”,最终导致的是杀人机器的问世。所以今天的东西六大洲,无处不被硝烟弹雨所弥漫。怎能不慨叹?——安重根《韩国人安应七所怀》
解说 (按照字幕同步解说,最后落款处11字不说)
55、画面 黑屏
字幕 和平 民主 自由
是安重根的梦想
是韩国人民的梦想
是日本人民的梦想
是中国人民的梦想
是世界人民的梦想
56、画面 黑屏
片尾字幕

